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

納吉訪美(第一篇)雙邊貿易總額破千億 馬美經貿穩健成長

見報日:2011年5月13日

報導:李玉萍

我國和美國素來保持多種且持續擴展的合作關係,尤其經貿聯繫穩健並繼續成長。

馬美兩國的貿易聯繫,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。

美國當時出口到我國的物品,包括大豆、乳製品、鋼鐵製造原料、塑膠原料、有機化學、發電機和配件和醫藥配備。

我國自美國進口的產品,有電子、機械、石油產品、塑膠、交通工具、鋼鐵產品和化學品等。

根據國家銀行2010年年報,美國如今是我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國,佔我國貿易總額的10%。

大馬統計局指出,截至今年3月底首季,美國仍是我國最大的外資,投資款額達9億6780萬令吉。

美國國務院網站資料則顯示,我國是美國第十八大的貿易夥伴,兩國每年的雙邊貿易總額達337億美元(約1011億令吉),2009年的服務貿易總額為28億美元(約84億令吉)。

就2009年而言,大馬是美國第廿一大出口國,出口總值為104億美元(約312億令吉);大馬則是美國物品第十三大供商國,后者從大馬進口總值達233億美元(約699億令吉)。

去年最大宗直接投資

以累積形式計算,美國是我國最大的外資,也是去年外來直接投資最大的新來源。

多家美國企業在馬扎根,主要活躍在電子、製造業及石油興天然氣領域。

截至2009年底,美國在我國製造業的直接投資總額達151億美元(約453億令吉),其中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投資落在油氣及金融領域。

至于大馬在美國的外來直接投資,2009年達4億3000萬美元(約12億9000萬令吉),主要集中在批發領域。

自貿協議談判
擴大市場

馬美兩國從2006年3月起,針對雙方自由貿易協議(FTA)展開洽商,但兩國原有貿易及投資架構合約是于2004年開始。

馬美自貿協議首輪洽談,隨后于2006年6月12日至16日在檳城舉行,第二回合洽談則移師到美國華盛頓,于7月17日舉行。

配合這項協議,兩國共組成19個談判小組,到2008年12月完成8次洽商,多項課題的商談已接近尾聲,但政府採購及競爭等政策未能取得共識,因而未能達成協議。

不過,我國于去年10月,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議(TPP)的自貿協議談判。

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柯克(Ron Kirk)去年10月5日,更正式函知美國國會議長,大馬已正式加入TPP的談判。

這份協議是一份多邊的夥伴協議,包括8個國家,即美國、智利、秘魯、紐西蘭、新加坡、汶萊及越南,主要是為美國與其他大型經濟體,如亞太區國家提供一個平台,共同制造更廣的市場。

這份協議也將是21世紀高標準的貿易協議。

兩國合作
延伸多領域

除了經貿關係,我國和美國之間的合作關係也延伸到其他領域,特別是保安課題,包括反恐、海域控制覺醒和區域穩定。

馬美兩國的軍事關係也非常融洽且強穩,常有各種交換、培訓、聯合運動和探討等。

美國時任國務卿賴斯2006年7月到訪吉隆坡時,我國便和美國簽署共同法律互助協定(MLAT)。

馬美兩國在人才交流計劃更擁有悠久歷史,迄今超過10萬國內子民曾遠赴美國留學,高峰時期在美國大學就讀的人數超過7000人。

2009年,約有130位大馬人參與美國政府贊助的專業發展和學習交換計劃。

每年更有約50位美國人,在美國政府贊助下,以學者或主講人的身分前來我國分享經驗。

我國曾有1500人參與美國的國際訪問者領袖計劃(IVLP),傅爾布萊特(Fulbright)、漢弗萊(Humphrey)、艾森豪(Eisenhower)和青少年交流和留學計劃(YES),參與人數約2000人。

在上述計劃下,著名的大馬校友包括聯邦部長、副部長和朝野兩黨的國會議員,前首相敦馬哈迪則是1973年計劃的校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