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

千期百貨什麼都買賣

見報日:2011年7月17日

報導:李玉萍

期貨(Futures)是一種跨越時間的交易方式,從英文“Futures”字面就知道期貨就是“未來的商品”,所以買賣期貨,就是買賣未來東西的一張契約。

期貨是衍生產品(Derivatives)的一種,概念源自早期的農產品交易市場,為了規避價格大幅波動,買賣雙方事先簽訂契約,約定好數量、價格和日期以便交易貨物。

但期貨不是貨物,只是一張允諾買進或賣出貨物的契約。

隨著時代變遷,這些契約的種類越來越琳瑯滿目,從可見的實品如棉花、大豆、白糖、黃金或原油,甚至到不可見的氣候、就業數據或信用違約掉期(CDS)都能買賣!

日本人鼻祖

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,出現在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。

 堂島米會所(Dojima Rice Exchange)1730年在大阪成立,雖是所謂的現貨白米市場,但接受賬簿上的余額進行交易清算,故被視為是現在期貨交易的鼻祖。

 由于當時的米價對日本經濟和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影響,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,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。

 但因為米價過高出現動亂,日本1939年禁止白米期貨交易,藉此強化政府對白米生產的控制,協助穩定糧價。

 由于目前全球原產品市場火熱,日本兩家期貨交易所最近考慮重推禁止近四分之三世紀的白米期貨,藉此增加交易所的收入。

天氣也買賣

 金融市場發展日新月異,就連天氣也能當作期貨來交易!

 天氣期貨是為了提供經營成果或利益和天氣有密切關係業者,作為避險管道推出的產品,最初由美國能源企業在1996年推出,並以場外交易(OTC)的方式展開。

 但這類新穎產品逐漸吸引保險、零售、農業、建築業和管理基金的廣泛參與,更使期交所開始引入天氣指數的期貨和期權交易。

 天氣期貨發展較成功的交易所有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)、倫敦金融期貨交易所(LIFFE)及美國亞特蘭大洲際交易所(ICE)。

美國人開豬例

 美國貴為全球最大豬肉出口國,投資界當然不會錯過種種豬類期貨,包括生豬期貨、瘦肉豬期貨等。

 芝加哥商交所早在1961年9月,推出冷凍豬腩期貨,然后1977年2月改為瘦肉豬期貨,交割方式也從實物活體改為現金交割。

 迄今全球曾有過豬類期貨的交易所包括芝加哥商交所、美國中美洲商交所、荷蘭阿姆斯特丹農業期交所、匈牙利布達佩斯交易所、波蘭波茲南交易所、德國漢諾威商交所和韓國交易所。

 但中國雖是全球最大豬肉消費國,至今卻沒有豬類期貨產品。

中國人熱炒

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、糧市構成的原產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,民國年代的上海更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,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。

 1949年中國正式成立后,期交所絕跡幾十年,直至1992年鄭州設立期交所,展開另一輪期貨熱炒風潮,各省市百花齊放。最多曾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交所,超過全球期交所數目的總和。

 中國國務院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收緊監管,暫停多個期貨品種,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,合法的期交所就只剩下上海、大連和鄭州,前者經營能源和金屬原產品期貨,后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。

對衝經濟風險

 千萬不要小覷期交所營運商的創意,即使經濟數據也可以是可供買賣的期貨。

 芝加哥商交所在2008年推出美國非農業就業數據(NFP Futures) 期貨,讓投資者對衝宏觀經濟風險。

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記載非農業人口的就業數據,由美國勞工部每月公佈一次,反應美國經濟的趨勢,數據會影響美國聯邦儲備局對美元的貨幣政策。

 由于數據指標和美國經濟密切關聯,投資者可利用期貨合約來管理就業形勢變化帶來的風險,或對衝相關金融市場的資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