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

現金 消費者付款至愛 發卡公司勁敵

見報日:2011年9月6日

報導:李玉萍

(吉隆坡5日訊)“對于發卡公司來說,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同業,而是現金!”

這句話,出自全球萬事達卡(MasterCard Worldwide)大馬及汶萊副總裁及高級地區經理謝鴻明的口中。

浸淫這個領域長達20年的他,有幸見證付款領域的科技轉變和發展,坦言“現金”才是最大的勁敵,而非其他品牌的發卡公司。

他接受《中國報》專訪指出,信用卡的使用已是非常普遍,轉賬卡(Debit Card)也開始“抬頭”,只是現金仍是眾多消費者偏好的付款工具。

“儘管現金仍是許多人的付款工具,但其實大多數人都不了解,它根本不是廉宜的付款工具,而且非常沒有效率。”

現金成本重

他舉例,以添油站而言,每天接受龐大數目的現金付款,但從添油站到前往銀行進賬的過程耗時、耗力更耗資。

“油站業者必須自設存放現金的地方,需要找人點算現金,然后甚至雇用保安運送現金到銀行進賬,途中還得冒上遭人搶劫的風險,至于銀行自是擁有不少 員工負責這些現金的善后工作。”

謝鴻明補充,使用現金的昂貴成本,還包括國家銀行印製紙鈔或硬幣,除了印製要錢,分發和確保市場流動量的背后工作往往涉及不少不為人知的種種成 本。

“長遠而言,現金作為毫無效益的付款工具將漸漸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電子貨幣(electronic money),包括世人目前最熟悉的各種付款卡,未來隨著科技演變,甚至進化到手機的電子錢包。”

轉賬卡日益受落

繼政府徵收信用卡服務稅后,消費者才開始“正視”轉賬卡的存在,但因為原有提款卡(ATM Card)可附加轉賬卡功能,未來大行其道的趨勢指日可待。

謝鴻明指出,信用卡在我國的發展歷史已超過30年,相比含有EMV標準的轉賬卡不過只有3、4年歷史:EMV是Europay公司、萬事達卡及威 世(Visa)3大國際組織就付款系統制定的晶片卡規格。

他說,轉賬卡的使用度超越信用卡乃遲早的事,像先進國家如歐洲、美國和澳洲,轉賬卡受歡迎的程度甚于信用卡。

“我國也會朝往這個方向發展,畢竟幾乎每人都有提款卡在手,附加的轉賬卡功能將讓國內消費者改變。”

他認為,為了使轉賬卡越來越受歡迎,教育消費者的工作不可少,畢竟過去他們不知道如今銀行提出的提款卡,許多早已附有轉賬卡的功能,不只是用來提 款而已。

國內外購物可用

“像含有我們萬事達卡標誌的轉賬卡,都可在國內外購物使用,有別于信用卡的是轉賬卡連接至存款戶頭,只要戶頭有余額便可使用,不是信用卡般的先用 未來錢。”

謝鴻明透露,比起信用卡的合作發卡商多達20家,該公司目前只和7家銀行合作推介轉賬卡。

“我們肯定會和越來越多的銀行合作推出轉賬,預計今年底前會有新的轉賬卡面市。”

數量多交易值少

雖然我國發行的轉賬卡多達3400萬張,數量是900萬張信用卡的兩倍以上,交易總值卻只是后者的5%。

據國家銀行資料,截至去年底,國內的信用卡發卡商多達27家,包括4家非銀行。

採用“先買后付”概念的信用卡發卡量去年底達900萬張,交易次數達2億9490萬,刷卡總額為798億令吉。

相對的,採用“現買現付”概念的轉賬卡截至去年底總發卡量多達3400萬張,其中400萬張具備威世或萬事達卡功能,2500萬張是電子轉賬 (e-Debit)的提款卡,余下500萬張結合兩項功能。

但國內轉賬卡去年的刷卡次數只有1800萬,總額為47億令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