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

2011年你一定知道的十件財事

見報日:2012年1月1日

報導:李玉萍

無論是經濟環境或企業動態,2011年絕對不是風平浪靜的一年。

縱觀全球,連番的天災人禍搞得人心惶惶,許多人都在忐忑不安的情緒中走完這一年。

配和告別2011年,讓《中國報》和你回顧過去一年「顛覆」大馬經濟和企業界的人與事。

1. 馬股開年好彩頭 天天新高週

2011年一到,誰夠馬股紅?!

 馬股就在去年1月3日的第一個交易日,以創下史上新高的姿態掀開全年序幕,富馬隆綜指全天漲14.51點至1533.42點,寫下最高閉市水平。

 隨著種植股和區域股市發威,馬股翌日再接再厲,富馬隆綜指猛漲18.47點,以全日最高1551.89點收市,再寫新高紀錄。

 牛勁十足的馬股未言倦,富馬隆綜指第三天再以1566.17點連續3天刷新歷史紀錄。

 儘管馬股第四天一度遭套利風拖累回跌,富馬隆綜指卻成功在尾盤力挽劣勢,最終以1568.37點四度寫新高。

 馬股最終不負眾望,富馬隆綜指1月7日收報1572.21點,一連5天刷新歷史高點,成功締造罕見的“天天新高週”,市值更激漲438億3000 萬令吉。

 富馬隆綜指最終5天累積高漲53.36點或3.5%,寫下09年7月以來,表現最佳的一週。

 除了週一,馬股今年第一週的交易日成交皆突破20億股,成交值更在5日和6日衝破30億令吉。

 不過,儘管開了個好頭,但馬股之后回落,並在2011年余下日子起起落落,及隨同全球股市步伐爆發股災。

 截至去年12月29日閉市報1506.7點,明顯追不回一度創下的歷史新高1572點。 

2. 美股狂瀉8月5日全球股災

誰讓全球股市聞風喪膽?歐美債務危機是也!

 隨著歐美債務危機惡化,爆發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金融市場最大一波浩劫,投資者憂心此乃金融海嘯卷土重來的預演,美股在8月4日狂瀉513點 后,骨牌效應迅速擴散。

 翌日(5日)的歐洲、亞太股市潰不成軍,迎來黑色星期五。


 投資者失去理性恐慌拋售,亞股走勢直瀉,全回到2008年前國際金融風暴前的慘況。

 馬股8月5日開市大跌16.95點,爾后一度猛挫38點,但閉市時收窄跌幅至22.46點,報1524.43點,全日市值蒸發逾269億令吉。

 據“彭博社”數據顯示,這一波從7月26日開始的股災至8月5日,導致全球股市蒸發4.5兆美元(約14兆令吉)市值。

 這筆金數等于大馬外匯儲備的33倍,足以建造2813座雙塔樓!

 若以全球69億人口計算,意即每人口袋平均掉了1942令吉。

 8月5日后的一週內,馬股不但失守1500點,截至12日週五閉市,在6個交易日內掉了40.76點,累計跌幅達2.6%。

3. 成功零售馬股最短命股項

都怪股民不識貨?痛定思痛的丹斯里陳志遠只好“快刀斬亂麻”,讓上市不到9個月的成功零售(BJRTAIL),成為馬股史上“最短命”的上市公司。

 成功零售是在2010年8月16日上市,當時以每股50仙掛牌,登場當天僅溢價1.5仙報開,最后閉市溢價只剩0.5仙。

 姐妹公司成功食品(BJFOOD,5196,主要板貿易)3月8日報到馬股后,陳志遠卻在同個星期的3月11日,決定私有化成功零售,理由是上市 半年表現不理想。

 他透過Premier Merchandise私人有限公司出價每股65仙,全面收購並私有化成功零售。

 已從3月7日停牌的成功零售最后報價為42.5仙,短短半年的股價表現從發售價的50仙下挫18%。

 按照42.5仙計算,每股65仙的價碼等于溢價52.9%。

 據大股東的說法,成功零售在上市期間大部分交易日皆以低于首發股價格交易,最高只漲至56.5仙,至于不可贖回可轉讓優先股(ICPS)最高水平 則是51仙。

 結果成功零售的上市地位保持不到9個月后,終于在5月3日告別馬股。 

4. 興業婚事阻擾多

因為興業資本(RHBCAP,1066,主要板金融),國內銀行老大馬銀行(MAYBANK,1155,主要板金融)和老二聯昌集團 (CIMB,1023,主要板金融)展現難得的默契!

 兩家銀行5月31日各自宣佈獲准洽併興業資本,掀開我國企業界有史以來最具看頭的搶購戰。

 市場本以為“兩虎相爭”之下,或可造就亞太區3年來最大的銀行併購案,豈知不到1個月,兩大銀行卻“落荒而逃”,又不約而同在6月23日決定放棄 合併洽商。

 兩者“半途而廢”,據悉純粹因為阿布扎比商業銀行(ADCB)以每股10.80令吉或總值59億令吉,脫售興業資本25%持股給姐妹公司 Aabar投資后,使原已吃力的合併獻議更複雜。

 遭棄併后的興業資本不甘寂寞,9月29日宣佈向國行申請洽併投資銀行業者僑豐控股(OSK,5053,主要板金融),並在10月14日獲得當局放 行。

 但早在2010年10月,市場曾盛傳馬銀行有意收購僑豐控股,出價介于每股2.40至2.60令吉,后來卻是無疾而終。

5. 國行推出指南忙打家債

國家銀行今年很忙,忙什么?當然是打壓家庭債務啦!

 2011年3月18日,國行發佈最新信用卡指南,持卡人年收入申請門檻即時調高到2萬4000令吉。

 年收入只有或少過3萬6000令吉的持卡人,每人限持兩家銀行信用卡,最高刷卡上額是月薪的兩倍;年收入超過3萬6000令吉的持卡人,則不受新 例限制。

 據國行資料,我國有320萬名信用卡用戶,其中50%或160萬人的年收入不超過3萬6000令吉,另外有少過30%或9萬6000名持卡人,擁 有超過兩家發卡商的信用卡。

 我國的家債水平從去年底的4895億令吉,增至今年9月的5350億令吉,國行雖稱仍處于受控水平,卻不敢掉以輕心,又在11月18日推出全新的 放貸指南。

 相關措施包括明年起個別消費者申請貸款時,銀行將以淨收入作為審批標準,車貸最高償還期限從原有的11年改至9年。

 為了減少消費者提早繳清貸款的障礙,銀行今年7月1日起只能征收相應反映成本的收費,但不能把未來潛在盈利損失計算在內。

6. 布米亞馬大新兵它最大

今年馬股最大宗首發股不再由政聯企業(GLCs)掛帥,卻由我國鉅富阿南達克里斯南旗下的布米亞馬大(ARMADA,5210,主要板貿易)統籌。

 曾是上市公司的布米亞馬大,是在2003年被阿南達克里斯南私有化。

 該公司原本計劃在2008年重新上市,卻因金融海嘯來襲擱置重新掛牌計劃。

 布米亞馬大隨后今年啟動重新上市計劃,首發股發售6億4426股新股以籌集20億2900萬令吉,發售價為每股3.15令吉。

 該股7月21日正式重投馬股懷抱,首日登場即成焦點,開市大漲62仙或20%報3.65令吉,15分鐘內交易量已破1億股,最后閉市收報4.14 令吉,起1.11令吉。

 布米亞馬大也在12月19日,正式晉升富馬隆綜指30大成份股之一。

7. 肯油+沙布拉克利絲全球第五大

今年的石油與天然氣領域發展火紅,經濟轉型執行方案更催化油氣領域的併購風潮。

 肯油企業(KENCANA,5122,主要板貿易)和沙布拉克利絲(SAPCRES,8575,主要板貿易)7月11日宣佈合併,啟動油氣領域的 併購風。

 兩者將壯大成為國內最大油氣供應商,並晉身全球第五大的工程、採購、施工、安裝和啟用(EPCIC)業者。

 這項計劃是由聯合顧問馬銀行投銀和聯昌投銀主導,建議以每股3令吉或總值59億8000萬令吉,收購肯油企業所有股權,另以每股4.60令吉或總 值58億7000萬令吉,收購沙布拉克利絲所有股權。

 2012年2月完成合併后,市值達119億令吉的新公司沙布拉肯油,料在首季內重新上市。

 沙布拉肯油屆時業務將遍佈全球20個國家,包括我國、泰國、巴西、美國、印度和澳洲,員工人數多達9000人。

 兩家公司也會部分業務,訂單額高達130億令吉,50%為海外合約。

 肯油是總執行長莫扎尼是前首相敦馬哈迪的長子。

8. 肯德基美味可口各方爭搶

儘管“好到吮手指”的口號早已停用,但“美味可口”的肯德基(KFC,3492,主要板貿易)終究還是被人啃去了。

 柔佛機構(Johor Corp)12月14日宣佈,聯同亞洲CVC資本伙伴公司以每股4令吉或總值32億令吉,全面收購肯德基,另以每股6.80令吉或總值20億令吉收購 QSR品牌(QSR,9415,主要板貿易)。

 QSR品牌持有肯德基約51.2%股權,居林集團(KULIM,2003,主要板種植)則透過QSR品牌持有肯德基50.25%股權。

 作為這3家上市公司的最終控股公司,負債累累的柔佛機構早在2010年底便傳出有意脫售QSR品牌業務,但管理層堅決否認,表明這3家公司作為機 構主力資產,絕不輕易易手。

 只是擁有高達36億令吉貸款將在今年7月到期,就連券商也無法預見,收購計劃能如何協助柔佛機構削減貸款。

 但這樣的商業交易卻惹來土權組織叫囂,以亞洲CVC資本伙伴公司乃外資為由,斷言肯德基必需保留在土著手中。

9. 國投獻購實達惹爭議

政府“循眾要求”減持政聯企業(GLCs)股權已是多年來的目標,身為政聯投資企業(GLIC)的國民投資機構(PNB)卻公然背道而馳,以低價 “惡意收購”實達集團。

 國投9月28日宣佈,以3.90令吉獻購實達集團母股,和91仙收購憑單,但將保留后者上市地位。

 實達集團當天晚上隨即嫌棄國投出手太低,要求上調獻購價,並邀請有興趣的買家競購。

 畢竟實達集團基本面強穩,品牌強勁,並有靈魂人物丹斯里劉啟盛坐陣,獻購價太低不但被視為惡意收購,此舉更形同“殺雞取卵”。

 尤其在分析界眼里,國投沒有經營房地產公司的良好紀錄,旗下島嶼和森那美房產遭私有化前,股價較每股重估凈資產值嚴重折價。

 為了穩住市場信心,國投和實達集團發佈聯合聲明,強調無論任何情況,后者創辦人且持股11%的劉啟盛都會留任總執行長一職。

 后來國投、實達集團與劉啟盛也達成協議,于12月2日向證券監督委員會提呈一份惠及三方的“管理層利惠合約”,一旦獲批將成為國內先例。

10. 普騰股權欲出售臨尾發威

事隔數年后,大股東國庫控股(Khazanah)在2011年下半年重演脫售普騰控股(PROTON,5304,主要板消費)42.7%控制股權的 戲碼,但這一次會不會又是“狼來了”?

 市場先是傳出管理層有意買斷,帶動普騰股價連番高漲,后來顧問兼草創時期的主導人前首相敦馬哈迪直接揭開迷底,看好多元資源 (DRBHCOM,1619,主要板工業)脫穎而出。

 為多資背書的他曾暗示,多資願意收購普騰,但無法付出高獻購價,更開腔聲明國庫控股不應該把普騰控制股權,賣給外國公司。

 除了多資,據聞“死心不息”的競購者仍有納莎集團(Naza Group),合順(UMW,4588,主要板消費)據悉則在國民投資機構(PNB))幕后主導下加入戰圍,但過后也連番否認。
 森那美(SIME,4197,主要板貿易)則獲國庫控股接洽,卻完全不感興趣。

 大股東至今雖未正面回應,業界卻擔心國家汽車政策(NAP)或阻礙國庫控股售股,但政府繼續持有普騰控制股權,會很難落實國家汽車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