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

銀行業 時尚化 拉近距離

見報日:2010年3月14日

我國銀行業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的英國殖民地時代,銀行向來和穩重、成熟劃上等號,予人嚴肅的感覺。

逾百年來,無論是經營手法、建築物外觀或室內設計,早已跟著時代變遷愈益摩登。

曾幾何時,銀行嚴肅的設計,以及一成不變的用色,早已大膽披上鮮艷奪目的色彩。

現代化的腳步,讓消費者根本無法從視覺形象上猜到,原來自己身處在一家金融機構。

咖啡廳般的擺設、廉價航空般的色調、遊樂場般的隨興,誰說,銀行不能時尚?

去一趟銀行 赴一場視覺盛宴


色彩明快的拼貼壁畫、時髦吊燈、新穎擺設、外加兒童遊戲區……

如果時光倒退,任憑消費者多么天馬行空,恐怕很難想像以上描述的畫面,竟然是一家銀行!

國內銀行來說,把時尚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的,莫過于國貿銀行(EON Bank)和安聯銀行。

國貿銀行大膽採用引人注目的鮮艷橙色,以及毫無關聯的水果圖,讓人馬上聯想到的是餐店,而不是一個存錢的嚴肅場所。

該行總執行長盧志能接受《中國報》專訪時曾透露,國貿銀行就是領悟到“裝潢”的重要,展開近億令吉的分行翻新工作。

“外觀設計的大原則是要客戶有‘嘩然’的感覺,採用大量鮮艷的顏色和水果圖,務求提供客戶清新和舒適的環境。”

當年擁擠狹窄的銀行,如今已變成寬敞舒適。
畢竟該行以往予人的印象是老式經營、外觀和室內設計未與時並進、用色單調,難以吸引消費者。

盧志能說,盡可能令客戶猶如身處Spa和家中的感覺,以休閒心情前來辦理銀行事務,不再有壓迫感。

他指出,國貿銀行接獲不俗的市場反應,甚至有客戶不禁問道:“你確定這是國貿銀行嗎?”

安聯銀行也不遑多讓,亮麗的內部裝潢仿佛讓人置身集時尚和休閒于一身的辦公室,沒有絲毫的“銅臭味”,甚至貼心地設有兒童遊戲區。

安聯銀行特惠(Privilege Banking)銀行服務內部寬敞,空間設計讓使客戶不會有壓迫感,服接待方式並非傳統的拿著號碼牌枯等。


不再密不透風 擺脫擁擠 換來寬敞

大量鮮艷的顏色和水果圖,國貿銀行確實讓人有“嘩然”的感覺。
一間店面,狹小的等候空間,隔著透明玻璃的出納櫃台,坐著一排的出納員,職員桌子的后方總有“密不透風”的保險室。

銀行和消費者之間的那一層隔閡,始終牢不可破。

然而,這個數十年前的銀行寫照,早已塵封在上一代消費者腦海。

如今映入眼簾的,卻是寬敞舒適的等候區,現代時髦的出納櫃台,有些甚至備有賓至如歸的居家沙發,兼顧隱私需求的咨詢空間。

這一層距離感,隨著“銀行不再是銀行”的傳統裝潢,逐漸瓦解。

尤其翻看過去的照片,確實不難發現,“擁擠”乃許多銀行分行的唯一現象,每逢月尾或週一到銀行處理事務,必定飽受人滿為患之苦。

但隨著經濟持續發展,國內銀行業拓展步伐相應快速,單獨店面無法迎合愈加增長的消費者需求,以及負荷越來越多元的產品和服務種類,銀行分行隨之擴大。

銀行致力營造時髦、隨意和令人愉悅的環境,也讓吸引消費者愉快地開設辦理事務。


親切形象貼心 更要浪漫柔情

興業銀行和艾芬銀行的標誌,從工整字體、單調用色,轉為柔和及彩虹色系。
標誌(logo)不只是一個圖形或文字的組合,它是依據企業的構成結構、行業類別、經營理念,並充分考慮標誌接觸的對象和應用環境,為企業制定的標准視覺符號。

至于銀行標誌更是銀行的象征,是銀行經營理念和特性的形象語言。

好的銀行標誌能帶給消費者鮮明的個性,明確的記憶和深廣的印象,並借助人們的符號識別、聯想等思維能力,傳達特定的訊息。

除了內部裝潢,國內銀行的標誌也與時並進,力求以更親切的形象貼近消費者。

像興業銀行集團(RHB Banking Group)便是例子之一,標誌的“RHB”從硬繃繃的工整字體,轉為無棱角的較柔和字體。

艾芬銀行(Affin Bank)在2006年推介新標誌,原有黑色和青色的標誌,換成目前的藍色系,另加少許的紅色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艾芬銀行旗下分行配合新標誌翻修整新,招牌披上被視為“夢幻浪漫”的紫色,讓人眼前為之一亮。


當年汗流浹背 如今舒心涼快

簡陋的自動提款機,直至先進的電子銀行業務中心,科技變遷帶動銀行蛻變。
馬銀行(MAYBANK,1155,主要板金融)1981年在吉隆坡安邦的分行,推介國內第一部自動提款機(ATM)。

汗流浹背地在銀行外大排長龍,這是自動提款機在國內面市初期所見的現象。

早期的自動提款機通常直接嵌入到銀行的牆壁,沒有任何的遮蓋設施,消費者提款時難免得暴露在艷陽和風雨之下。

隨著科技的發達,自動提款機日益普及,並是每間銀行分行必備的“武裝”,伴隨而至的還包括現金存款機和支票轉賬機(Cheque Deposit Machine)。

這些先進的銀行設備已無法再逐一嵌入到銀行的牆壁,取而代之的是設在銀行一隅的電子銀行業務(electronic banking)中心。

除了環境舒適,更重要的是電子銀行業務中心省卻消費者大排長龍的麻煩,在無需領取號碼牌枯等的情況下,輕鬆處理事務。

從大街 走入商場

當銀行走入商場時,象征消費者為王的時代已降臨。
走在各大城市的主要街道,不難發現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一條所謂的“銀行街”。

顧名思義,“銀行街”當然是集中了各大銀行分行的街道,消費者無需多跑幾個地方,同一條街便可辦理涉及幾家銀行的事務。

惟眾所周知,“銀行街”帶來方便,卻也帶來交通阻塞問題,週日時必見車水馬龍。

顧及消費者需求的銀行分行,因而悄然在眾多購物廣場內林立。

哪怕是電子銀行業務中心,或是外匯兌換櫃台,設在商場內的銀行分行幾乎是全年無休,讓到商場購物的消費者一舉兩得,從容享受銀行提供的貼心服務。